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 廉政文化 - 文萃其它 - 正文

文萃其它

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

2022.04.26    作者:薛九来

 

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说:“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,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。”这一俗语告诉我们,生活环境对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影响。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,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。家庭成员的德行品性自然会渗透到我们的一言一行中。这就是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,总喜欢说,看那人德行,就知道他爸他妈是咋教的了。可见,良好的家风家规是一种潜在的力量,如阳光雨露般,在润物无声中滋养着我们的品行,浸润着我们的人格,甚至涵养民风、淳化世风。

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,一次将舅家抽屉里的一本小书《司马拜台》悄悄地带回了家。妈妈知道此事后,并没有严厉地批评我,而是慢条斯理地给我讲了个故事。大意是从前有个小孩把邻居家的针偷了,回到家他妈妈不但没有责怪他,还夸了他几句。后来,这孩子越偷越厉害,最终因为盗窃罪进了大牢。妈妈讲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让我从小懂得,别人的东西坚决不能随便拿。此后每每见到喜欢的东西,想要据为己有的时候,妈妈讲的那个故事就会在脑海中浮现,坏念头瞬间就打消了。久而久之,“不要拿别人东西,不能动公家财产”就成了一种潜意识,定格在大脑中,时刻指导自己不贪小便宜、踏实诚恳、端正做人。

记得鲁迅先生曾说:“是弹琴人么,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,才会出声。”我认为,家风就是靠亲情的力量去弹拨家庭成员心上的“弦索”,在耳濡目染中,让心与心发生碰撞,引起共鸣,进而滋养“日用而不觉”的价值观。好的家风不仅是教化后辈子孙、寄托家族传统、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,更是涤风励德、淳化风俗的精神薪火。清代诗人王豫就说过:“治家严,家乃和;居乡恕,乡乃睦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回忆说:“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。家教的严格,也是众所周知的。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,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。”习近平更是将他从家庭中学到的廉洁俭朴、实事求是,贯彻到他治国理政过程的每个细节之中,用来要求自己,也要求广大领导干部。比如,他提出走群众路线,要求领导干部多到群众中去,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的地方去深入了解真实情况,切忌走过场、搞形式主义。可以说“习氏家风”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,引领了新时期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。

家事连着国事,家风连着党风、政风、民风。美满的家庭、严格的家教、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,即可通过耳濡目染、潜移默化、言传身教管好家人,成就更好的个体,亦能激发“家和万事兴”的活力,增添“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动力,汇聚成涵养优良作风、净化社会风气的强大正能量。